2016年3月4日 星期五

不知我下一張顯卡的顯存,會是4GB還是8GB

打從上次組電腦後,除了顯示卡還有在關注外,CPU等核心組件是沒啥留意了(嘛,即使AMD的Zenn出來我也沒理由去買)

硬碟嘛....沒啥看頭,技術層面發展到一個極致,讀寫早已不期望有什麼增長了,頂多把碟片的資料記錄密度增加,藉此提昇容量。


比較顯眼的是SSD,這陣子除了240GB成為主流外,大容量(480GB以上)的售價也逐漸下滑,看樣子以後弄個1TB SSD取代硬碟的時代真的會來臨啊~

但....


※但你的表情好猙獰

隨著TLC顆粒的出現,SSD便宜的當下也伴隨著風險。有興趣去查wiki或是google的話,不難發現所謂的SLC、MLC、TLC只不過是儲存資料的密度差異罷了。SLC能塞的資料最少,但優點是速度快;TLC能塞入最多的資料,卻也是速度最慢的方案;MLC則為兩者之間。

除了容量速度差異,電閘的壽命會隨著資料密度的增加而減少,換而言之TLC是折壽(抹除次數)去換容量。


※這一位好像也.....

差不多是我開始買Intel SSD的那時候,才知道三星有在玩TLC SSD,應該說他們家的SSD就是靠TLC來打天下的。當年64GB MLC SSD還要五六千元台幣,像三星那樣玩TLC真的是奇葩,儘管如此也給他玩出一個神乎奇技的境界。爬了文看測試,三星的TLC SSD果真是能操能用,即使壽命將盡仍能有一定的可靠度。成果固然厲害,卻也是多年研發調教的結果。(顆粒跟主控都自己來,不得不說厲害)


那這陣子SSD吹起TLC風潮,結果卻是台廠主控在後面推波助瀾,如SMI、Phison搭配Toshiba TLC顆粒等方案。我只能說勇氣可嘉,Marvell跟SandForce這兩家比較不碰TLC啊


以Marvell主控來說,為了保持性能,故GC頻率比其他主控高,光這點就比較要求顆粒的體質,換成TLC這種抹除才500 P/E,恐怕沒多久顆粒真的會掛掉.....

相比之下SandForce也許是不錯的方案,大家都知道的掉速問題其實也來自於較低頻率的GC。只是TLC的性質比較不穩定,這是在考驗廠商的調教功力,像某金x頓當時把一開始用的同步MLC偷換成非同步MLC,結果是撞的一鼻子灰.......


同步、非同步,其實講的是電路板上的記憶體顆粒的體質(或該說規格?)是否均一。非同步的顆粒組合也是能使用的,只是在做整體的讀寫時,其中較差的顆粒在性能表現上亦比較差。


既然TLC要吃調教功力,三星自然是這方面的強者;但台廠就沒那麼厲害,諸如T牌的Q300什麼的,買下去根本是當白老鼠。



※自重啊

在帳面數據上,TLC SSD看似的讀寫性能並不差。可這是用SLC cache偷雞跑出來的灌水成績,只要測試的檔案大小超過他的模擬區塊,就會打回TLC那菜逼八的原形。SLC cache,就是把SSD裡面的部份區塊,改以SLC方式儲存,這樣讀寫的性能好,適合存放常使用的熱資料;而不常使用的冷資料則存放到其他TLC的區塊內,儘管讀寫慢卻不容易讓使用者發覺。

除了跑分灌水之外,ECC糾錯機制也導致TLC的性能較差。以25nm製程的SLC來說,512bit的資料需要用8bit來做ECC糾錯;MLC則需要更多,為24bit。嘖嘖,容量提昇2倍,結果糾錯碼就增加了3倍之多....

(記得TLC好像是60bit來著

話說,SMI的SM2256控制器是針對TLC顆粒開發來著,還主打說採用比現有ECC機制更可靠的技術。


這表示什麼?


表示顆粒更爛,爛到要用更精密的糾錯技術去補大洞啦!

我前面不是有講SSD的ECC嗎?如果連既有的技術都無法hold住,難怪廠商會推出新東西來應對.....(呵呵

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


※但問題不小

這樣看來,tlc好像真的很爛(事實上也是啦,所以隨身碟才會廣泛使用這種東西啊)

而廠商把TLC引到SSD裡面,就我來看是想出清顆粒,以TLC方式擴增容量後出售,試圖增加利潤空間。


試想,今天一顆256GB SSD裡面假設有8顆MLC顆粒(換算下來每顆32GB),改以TLC的話,容量可以瞬間擴增到480或512GB(夠拼的話要上1TB不是不可能)。這樣就不用特地購入64GB或128GB MLC顆粒來組,我說這是不是一個方法?



這個現象牽涉到良率問題:不是每批次的顆粒都能保證100%品質OK,其實多少有些壞塊。用TLC的方式可以物盡其用,榨出容量的極限,前面提過這是拿壽命去換容量,是個不穩定且有風險的作法。

三星花了數年才驗證成績,我並不認為台廠近期有辦法玩的比人家好,至少在這陣子有看到零星的故障個案....


不是完全不相信他們,畢竟以前就有在做SSD主控,只是沒有老外強。現在為了打入市場,冒險涉TLC這個渾水.....老實講若要當系統碟,我寧可用intel跟Micron,甚至是Toshiba。

如果是玩票性質那就無所謂,眼看顯卡的顯存用了立體堆疊技術,使得容量往上翻倍。不知SSD什麼時候才會搭上這立體堆疊的風潮,到時候別說tlc啦,連mlc都不知被海放到哪裡了.......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